中華道教第一山——平涼崆峒山
崆峒山位于甘肅省平涼市城西12公里處,東瞰西安,西接蘭州,南鄰寶雞,北抵銀川,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景區面積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險靈秀的自然景觀和古樸精湛的人文景觀于一身,具有極高的觀賞、文化和科考價值。自古就有“中華道教第一山”、“西鎮奇觀”和“道源圣地”之美譽。
崆峒山屬六盤山支脈,是天然的動植物王國,有各類植物1000多種,動物300余種,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其間峰巒雄峙,危崖聳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煙籠霧鎖,如縹緲仙境;高峽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韻。既富北方山勢之雄偉,又兼南方景色之秀麗。凝重典雅的八臺九宮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處石府洞天,氣魄宏偉,底蘊豐厚。古往今來,崆峒山吸引了眾多的風流才俊。被中華民族尊為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親自登臨崆峒山,向智者廣成子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黃帝問道這一千古盛事在《莊子·在宥》和《史記》等典籍中均有記載;秦皇、漢武因“慕黃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黃帝西登崆峒;司馬遷、王符、杜甫、白居易、趙時春、林則徐、譚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詩詞、華章、碑碣、銘文。崆峒武術與少林、武當、峨嵋、昆侖等武術流派馳名華夏。
1986年5月,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視察平涼時親筆題書“崆峒山”;自1994年以來,崆峒山獲得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顧客十大滿意風景名勝區”、“中國旅游行業十大影響力品牌”、“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首批“中國旅游文化示范地”、“中國十大道教文化旅游勝地”、“中國最美的十大宗教名山”、“中華民族文化生態旅游最佳目的地”和“建國六十周年——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旅游景區”等桂冠;2002年10月順利通過ISO9001、ISO14001質量、環境管理體系國際認證;2003年7月26日,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以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觀——皇城、彈箏峽、塔院和雷聲峰組成的《崆峒山》特種郵票,登上了“國家名片”。

一、歷史極為久遠,文化內涵極為豐富
1. 崆峒山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登山問道的圣地據學者研究,甘肅東部的平涼、天水是上古三皇誕生之地,又是女媧、夸父的誕生地,文化極為久遠深厚。因此,被中華民族尊為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在其功業成就之后西巡疆界,親自登臨崆峒山,向在崆峒山隱居的廣成子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這在《莊子·在宥》篇中有詳細記載,治學嚴謹的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也記載了這件事,司馬遷本人曾親自登臨崆峒山。他在太史公自敘中說:“吾嘗西至崆峒,北過琢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他的記載應當是在博采眾說的基礎上謹慎作出的,當代臺灣學者南懷瑾在著作中說:“黃帝遍學各種學問,最后西上甘肅的崆峒山,問道于廣成子......”,又說:“黃帝的功業,主要是起于黃河平原的東方與北方,而他的文化學術思想主要是得之于西北高原系統?!边€論述廣成子說,所謂廣成子,究竟有無其人,往往名號是代表一種內容,廣成子是集中國文化之大成的意思。如今崆峒山前的望駕山,山下的問道宮,上天梯旁的摩崖石刻“黃帝問道處”就是對這一千古盛事的紀念。
2. 崆峒山是古代北方民族團結融合的象征崆峒一詞在古代本無山字偏旁。它本是一個氏族部落民族語言的音釋。它所表達的是一個方位或這一區域所有部落的總概念。中國第一部辭書《爾雅》中記載“北戴斗極為空桐?!币馑际潜倍沸钦路綖榭胀?。另一部典籍《汲冢周書》中更進一步解釋:“正北的大夏、莎車、戎翟、月氏、空同、姑藏”等十部族統歸空同。部族融合發展并消亡后,中心區域的名山加以山字偏旁專用指山。其實古人對這一地域概念相當清楚,從唐代李白、杜甫,至明代呂大器,至清代林則徐詩中所提到的崆峒大體指一個大的區域,這一區域的大致范圍是東起河南汝陽,西至甘肅河西。中心區平涼可能就是商周時期十大部族中空同族的居息地。
3. 崆峒是古代著名君王巡幸出游的西極由于軒轅黃帝西巡疆界,登崆峒訪名師而萬古留名。所以后世的周穆王乘八駿訪西王母于涇川瑤池,后又西登崆峒。秦始皇平定六國之后也西登崆峒,漢武帝處處效法黃帝,黃帝敗炎帝戰蚩尤,武帝也大肆征伐,同時西登崆峒。因武帝的登臨有司馬遷陪同,所以在《史記》中記載非常詳細。漢武帝并在平涼設立了中央的牧馬機構——軍馬場。這個機構一直沿續到明代,唐太宗也親自登臨。
4. 崆峒是三教合一共尊共榮的宗教搖籃道教作為一種宗教起源于東漢。而它的思想理論基礎卻是盛行于春秋以來的黃老之學,應當說黃帝、老子都是道教的祖師。另據道教典籍說老子的前身就是在崆峒修煉的廣成子,而廣成子又是黃帝的老師,追根溯源崆峒山被譽為“天下道教第一山”當不為過。據說秦漢時崆峒便有方士隱居,魏晉時便有道教宮觀。到明代著名道士張三豐最后歸隱崆峒,崆峒山現存避詔碑一塊,上有皇帝兩次召見張三豐的詔書和張三豐避而不去的答詞。明朝嘉靖初年,朱元璋第二十子朱松后裔被封為韓王駐藩平涼,韓王妃崇尚道教,在崆峒山大規模修建了太和宮等道教宮觀,把崆峒列為全國道教十二大“十方常住”之一,聘全真龍門派第十代掌門苗清陽為全山主持,自此,道教在山上代代相傳,到建國前全山道教宮觀達40多處,道士百余人,現已傳至第三十代。
佛教在崆峒山也歷史悠久。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在唐代時,山上佛教活動已具相當規模。據鑄造于金代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的一口鐵鐘上的銘文記載,崆峒山中臺至皇城的上天梯石臺階就是仁智禪師在唐貞觀年間開鑿的,還有唐太宗為山上明慧禪院御賜田地的記載。元朝,皇子忙哥剌被元世祖封為安西王,管轄陜、甘、川等地。安西王信奉佛教,主持修建了崆峒山東臺寶慶寺,封自己的王相商挺為寶慶寺主持,并授銀質三品印,統管陜西、四川、西夏等路(省)的佛教事務。明代萬歷年間修建了中臺凌空塔,明神宗皇帝還給崆峒山真乘寺藏經樓賜了匾額,皇太后給崆峒山佛教賜送經書三萬多冊。到清朝初年,崆峒山佛教寺院已達19處,現在崆峒山道佛并存,互讓互尊,有一種包納一切、雍榮大度的和諧氣氛,這成了崆峒山有別于其他名山的獨特現象。
崆峒山還培育了一批儒家學者,最著名的有漢代的王符,他是和王充齊名的古代唯物主義思想家,著有《潛夫論》?;矢χk,朝那人,除大多數人熟知他是醫學針灸鼻祖之外,他還是博學多才的學者,《甲乙經》是我國針灸術最早著作。明代前七子李夢陽號崆峒子,還有“明八大才子”之一的趙時春,以上四人早年都曾在崆峒山潛心讀書,是崆峒山的鐘靈毓秀造就了這一批學者文人的曠世才華。
5. 崆峒山是文人墨客登臨賞景抒發情懷的人間勝境由于崆峒山悠久光輝的歷史,加之雄秀幽奇的自然景觀,因而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士、騷人、遷客。司馬遷曾慕名登臨;東漢大哲學家王符曾流連忘返;晉代大醫學家皇甫謐曾隱居山中采藥著述,研習針灸、著成《針灸甲乙經》。此后歷代文人名士有的雖沒有到過崆峒山,但題詠盛贊崆峒的佳篇妙筆,云集霞蔚,洋洋大觀。如南北朝王褒,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岑參、元??;宋朝李清照、游師雄、張亢;明朝李攀龍、趙時春;清朝王士禎、左宗棠、林則徐、譚嗣同;民國于右任、傅作義、鄧寶珊。這些佳篇妙章,畫幅墨寶已成為崆峒山豐富的文化寶藏。

6. 崆峒山是中國五大武術流派崆峒派的發祥之地崆峒山也是中國武術發祥地之一。中國第一部辭書《爾雅》中就記載說:“空同之人武”,李白在詩中贊道:“世傳崆峒勇”,杜甫也盛贊“崆峒足凱歌”。崆峒派武術是與少林、武當、峨嵋、昆侖齊名的五大武術流派之一。當代傳人燕飛霞曾于1956年在全國武術觀摩賽時獲冠軍。1957年隨中國武術團赴緬甸表演,獲劍、槍、拳、掌、佛塵五項冠軍。崆峒武術與道教文化緊密相連,神秘奇詭,特點獨特,實為我國武術奇葩,2001年5月第一屆崆峒武術節在崆峒山隆重舉行,著名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先生欣然題詞“崆峒武術,威峙西陲”以表示祝賀。
7. 崆峒山是古代關隴鎖鑰三秦咽喉的兵家必爭之地古代交通不便,六盤道未通之前隴山南北橫阻,而崆峒地處隴山中段,扼七關之首,控制六原,是保中原守關中的重要通道,北宋韓琦、范仲淹;南宋吳介、吳璘等名將都曾在此督軍作戰。晉代符登,十六國時期的赫連定曾在此扼守。唐代劉昌、段秀實抵御吐蕃,都借助“高嶺崆峒,山川險阻”而克敵制勝,所以在歷史上崆峒山在對外貿易、文化交流和抵抗強敵、保衛中原方面曾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因此崆峒山是兵家必爭之地,從遠古到清代,金戈鐵馬,有過數不清的故事。
8. 崆峒山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長安的主要通道崆峒山在中古前又稱為“笄頭山”。漢時,笄頭道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長安的北路第二站。從漢至唐這里曾有過一段駝鈴叮咚,商賈不絕的勝況?! ?/p>
二、地形地貌極為奇特,自然風光極為優美
1. 崆峒山是高海拔地區的丹霞地貌,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崆峒山屬六盤山支脈,受差異風化、水沖蝕、崩塌等外動力作用,形成了孤山峰嶺,峰叢廣布,方山洞穴發育,怪石突兀,山勢險峻,氣勢雄偉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觀。這種以下白堊系淺紫紅色調為主的巨厚層礫巖自然地貌,是受我國少有的南北向構造主導、新構造運動頻繁作用形成的,是國內丹霞地貌類型中形成時代較早的類型,是大面積黃土高原上獨有的自然奇觀。這一奇特的自然遺跡最早被我國廣東中山大學教授、地理學界知名學者黃進先生所發現,并進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認為崆峒山雖與廣東丹霞山、福建武夷山一樣同為典型的丹霞地貌,但由于崆峒山地處高海拔地區顯得尤為珍貴。這一自然遺跡的發現,為研究本區地質構造、古氣候、古地理環境的演化變遷,提供了實物資料,對揭示廣大黃土高原區分布的島狀基巖山的形成發展規律具有重要意義。
2. 崆峒山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是自然保護的珍貴財富崆峒山林深似海,草茂花繁,松柏蒼翠,藥材遍山。已知的植物有1000余種。其中蕨類植物21科18屬30種,裸子植物6科9屬15種,被子植物97科397屬703種,古樹名木有紫果云杉、油松、園柏、五角楓、遼東櫟、大果榆、絲棉木等近60棵。招鶴堂孔雀柏和鳳凰嶺“千年華蓋”兩棵樹的樹齡雖都在千年以上,但仍枝繁葉茂,生機盎然。崆峒山有各類動物300余種,其中有70多種野生珍稀動物,被列為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名單的有禿鷲、金雕、雀鷹、鴟鶚、長耳號、白鶴、金錢豹等。
3. 崆峒山的自然風光多姿多態,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崆峒山以峰為骨,以林為肉,山峰雄偉,林海浩瀚。所以古人評價“崆峒山水甲于關塞”,又評價“有北方山勢之雄,又兼南方山色之秀”。春觀桃花,秋賞紅葉,夏天翠綠,冬季銀裝,四季都有美景。特別是忽而煙籠霧鎖,時而云海飛瀑,朝觀日出,夕望殘陽都給人以無限享受。崆峒山奇洞石室,多達七十余處,著名的有玄鶴洞、廣成洞、歸云洞、朝陽洞、三教洞,崆峒洞位于太和宮神座之下深不見底。許多山洞或處懸崖絕壁或隱密林峽谷,至今無人涉足,特別是主要景區之外的70平方公里之內的許多山峰,如座落溝底的奇峰大陰山和天然峽谷十萬溝,至今仍保持著原始狀態,這為今后的有計劃地開發和發展探險旅游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有山無水襯不出氣度,有水無山顯不出精神。山下的彈箏湖平湖如鏡,涇水湍急,水流激石,淙淙如琴,故崆峒山前峽又名彈箏峽。崆峒山北面的胭脂河繞山而來,春季桃花如霞,落英繽紛,飄滿水面,因而又名胭脂河。兩河一湖把崆峒山環抱其中,更顯出水色山光格外秀麗。
在西北黃土高原能有知此多姿多態的奇景不能不說是大自然創造的一個奇跡。難怪譚嗣同登山詩中說:“隔斷塵寰云似海,劃開天路嶺為門。四望桃花紅滿谷,不應仍問武陵源?!比?、搶抓發展機遇,打造國際知名旅游品牌
近年來,崆峒山風景名勝區在省、市、區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搶抓西部大開發和假日經濟的發展機遇,求真務實,真抓實干,使各項事業得到快速發展,對外知名度日益提升,經濟和社會效益快速增長,有力地帶動了市、區旅游業及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1994年以來,共籌集到包括總投資為5259.24萬元的崆峒山國債一期、二期項目在內的建設資金1.6億多元,完成了崆峒山前、后山山門建設、硬化了崆峒山前山、后山、香山道路、中臺停車場、桃花坪停車場、修建景區和景點道路15條、改造架設了供水、供電管線、購置安裝了環保廁所、建成旅游咨詢中心、醫療急救中心和中臺仿古式個體戶經營房等基礎設施、新增景區旅游安全防護設施及中英文對照標識牌、道佛兩教新修了法輪寺、“臥觀平涼”、觀音堂、通天橋、飛升宮、王母宮、問道宮等景點景觀35處。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提高,景區的服務和接待能力也日趨完善,在旅游住宿、餐飲、娛樂、交通、導游、紀念品開發上凸顯特色品牌,形成了規模優勢和規模效益,景區內擁有100多張不同檔次的床位,有可容納160多人的會議室和娛樂廳,開發出了獨具崆峒山風格的套餐、素齋宴等特色菜肴,擁有40多名素質高、經驗豐富的導游員和景區講解員,以及一支技術精湛的景區環保專業車隊,還開發出了一批藝術品位高、文化層次深、消費市場好的旅游產品,形成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服務體系。

目前,整個景區建筑面積達到3萬平方米,基本恢復了九宮八臺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的原貌,開發和擴大景區游覽面積8平方公里,年增加游客容量9萬人(次),延長游客在景區滯留時間4個小時以上,目前景區道路交通、用水、通訊、環境衛生及公共服務設施面貌煥然一新,營造出了景區旅游事業發展和投資的良好環境,為旅游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全市旅游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景區管理和環境保護也逐步走向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游客量和經濟收入年均增長16%以上,知名度日益提高,成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熱點旅游景區和甘肅省黃金品牌旅游景區。
按照創“旅游名牌產品”戰略和“大旅游、大市場、大產業”的發展格局,今后我們將抓好“兩區”、“一網”建設?!皟蓞^”是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崆峒山為中心,進行“東引、西延、南擴”,使崆峒山與龍隱寺、太統山、十萬溝、彈箏湖、崆峒山后峽連成片,建成崆峒山道教圣地旅游區;以城區隍廟游樂城、柳湖公園、寶塔公園等景點為依托,聯合各大旅游定點賓館飯店和定點文化娛樂、購物場所,建成市區文化、民俗、娛樂旅游區?!耙痪W”是以崆峒山、王母宮為基地,東北接黃帝陵(黃陵縣),東南接炎帝陵(寶雞市),西南接伏羲、女媧等旅游勝地(天水、靜寧),向東聯通西安兵馬俑、法門寺,向西聯通“絲綢之路”河西景點,向西北聯通西夏王陵、沙湖、須彌山,對外形成一個中華古文化游、漢唐文化游的旅游大網絡。隨著世界旅游經濟發展的全球化和我國西部大開發的推進,崆峒山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將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有組織、有步驟地“完善一個規劃”(崆峒山風景區總體發展規劃)、堅持“三個加速”(加速風景區載體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加速旅游要素的配套建設、加速生態環境的綜合建設),抓緊“一個引入”(引入現代高科技知識和手段,進一步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健全“一個體系”(健全適應現代生產力的、代表崆峒山現代文明的、與國際接軌的、游客滿意的新的管理體系),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建設起一批具有較高檔次、較大規模的精品景點、精品路線和精品旅游商品,力爭到2010年把崆峒山景區建成環境更優美、服務更優質、秩序更優良、游客更滿意的世界旅游精品。